排序: 筛选结果 201 个课程,573 门视频

“一带一路”与中国跨越式发展

主讲: 赵磊 分类:“一带一路”建设 课时:4 发布时间:2015/08/18

简介: “一带一路”是合作发展的理念和倡议,是依靠中国与有关国家既有的双多边机制,借助既有的、行之有效的区域合作平台,旨在借用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符号,高举和平发展的旗帜,主动地发展与沿线国家的经济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本视频中,将对其战略背景进行深入解读。

“一带一路”战略与中国产能和装备走出去

主讲: 陈耀 分类:“一带一路”建设 课时:5 发布时间:2015/08/18

简介: “一带一路”发展战略是我国的重大发展战略,对我国的经济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对亚洲经济和世界经济的发展、格局有着非凡的意义和重要的作用。本视频中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陈耀将为大家详细解读“一带一路”战略的战略背景与核心内涵。

“一带一路”的机遇与风险

主讲: 王义桅 分类:“一带一路”建设 课时:4 发布时间:2018/07/28

简介: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最高决策层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是关乎未来中国改革发展、稳定繁荣乃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大“顶层设计”。本节课,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王义桅教授为您解读“一带一路”战略提出的时代背景,敬请关注。

柴春芽:每一个人的故乡都在沦落

主讲: 柴春芽 分类:民族文化 课时:1 发布时间:2016/03/10

简介: 他叫柴春芽,被台湾文坛称为“青年大师”的本土作家,被称为南周文字最好的摄影记者。曾著有《西藏红羊皮书》、《西藏流浪记》,他的一部《西藏流浪记》曾获台湾联合文学奖。2013年,他的《我故乡的四种死亡方式》出版,片中呈现了城镇化运动对乡土文化的破坏,引发了对故土记忆丧失的深刻思考。

民国故梦

主讲: 丹孃 分类:民族文化 课时:5 发布时间:2017/02/16

简介: 每一张老照片都是年代的缩影,每一个人物都是时代的产物。每每看到这些照片,都会让我们在现实和记忆中穿梭,感受历史和现实的碰撞,这就是民国印象。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那些老照片,探寻隐藏在老照片别后的故事。

共生系统理论与“一带一路”建设

主讲: 夏立平 分类:“一带一路”建设 课时:4 发布时间:2017/03/16

简介: 中国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过程中,不能把过去以项目为主导的区域发展模式推广到“一带一路”的战略实施中,要学习中国改革开放之初发达国家带着资金和技术,同时又带着制度和战略进入中国的经验。中国要走出去,要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的发展故事来讲,而不是把“一带一路”作为中国资金过剩的权宜之计来讲。

守正观奇 潘祖荫的埃及石刻收藏

主讲: 潘佳 分类:民族文化 课时:4 发布时间:2018/09/13

简介: 潘祖荫(1830~1890)清代官员、书法家、藏书家。字在钟,小字凤笙,号伯寅,亦号少棠、郑盦。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大学士潘世恩之孙。内阁侍读潘曾绶之子,咸丰二年一甲三名进士,探花,授编修。数掌文衡殿试,在南书房近四十年。光绪间官至工部尚书。通经史,精楷法,藏金石甚富。有《攀古楼彝器图释》。辑有《滂喜斋丛书》、《功顺堂丛书》。

为什么是山西

主讲: 连达 分类:华夏风情 课时:6 发布时间:2018/09/13

简介: 连达学者近年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寻访山西各地古建筑和古村落、古民居,并用绘画写生的形式进行记录,已经入晋数十次,足迹遍布山西众多市县和乡村,尤其对晋东南和晋南、晋中等地更是做了多次地毯式搜寻,留下了近千幅写生作品。由冯骥才先生题写书名的新书《寻访山西古庙》今年春季即将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按照年代和建筑形式分类介绍,把山西古建筑的精华集中呈献给大家。

一带一路看非洲

主讲: 孟磊 分类:华夏风情 课时:6 发布时间:2018/09/13

简介: 很多人印象中的非洲是一个充满着战争、饥饿与疾病的大陆,然而非洲是人类的起源地,有着最古老的文字、奔放的民族、美丽富饶的土地和崛起的中产阶级。本次讲座从地理、人文、经济和未来展望四个方面介绍一个真实的非洲。

寻找失去的长城

主讲: 张明弘 分类:华夏风情 课时:1 发布时间:2018/11/06

简介: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的军事防御工程,是一种很长的墙体防御建筑,或形式和墙体相近、防御性质和墙体一样的防御建筑。而作者眼中残存的关口,坍塌的庙宇,斑驳的壁画,150多个古村落,14000G的影视资料,三年来,他沿长城行走,寻找遗失的文化,值得每一个中国人深思。

上一页 1 2 3 4 ... 21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