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序: 筛选结果 63 个课程,177 门视频

台北科技大学土木工程系研究结果与应用案例分享

主讲: 李有丰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2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国立台北科技大学,是台湾顶尖的科技大学之一,由于几十年前吸收了大量日本现代工业技术,故其在工科研究方面成果突出。本课程里,李有丰教授为大家介绍近年来该校土木工程系的科研成果。

横滨国立大学信息系统的灾害对策事例介绍

主讲: 徐浩源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4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日本的灾害对策体制是在一个漫长的过程中建立起来的,在总结以往灾害的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制定了许多相应的对策,并在实际的防灾减灾活动中进行了反复修改和补充,从而形成如今一套较为完善的集灾害预防、灾害紧急对应、灾后重建为一体的综合性防灾减灾对策体制。现代社会灾后重建,重在信息系统的应急与建设,本课程由徐浩源教授讲解横滨国立大学灾后信息系统对策事例。

暴雨引发山体滑坡监测预警系统建设

主讲: 冲村孝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4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暴雨、台风等自然灾害,常常发生山区及沿海地区,经过多年与自然的抗争后,现代科研正在向灾害预警方面做出科研努力。本课程冲村孝教授为大家详细讲解。

熊本地震介绍及防灾救灾策略

主讲: 高田至郎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10 发布时间:2017/08/11

简介: 熊本地震是日本近百年来规模最大的内陆地震之一。为了有效防御和减轻地震灾害损失,日本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在每次大地震灾害事件发生后,都会认真总结和反思存在的问题,并积极采取措施予以改进。日本地震防灾机制基于《灾害对策基本法》这一重要法律建立,该法律规定了政府各部门、公共机关、地方自治体在应对灾害时的义务和责任。每次大地震后,会发现一些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应对总结。高田至郎专家本次带来熊本地震介绍及防灾救灾策略的专题分享。

核电站新抗震设计标准和东日本大地震后的对策

主讲: 高田至郎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7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日本2011年3月11日地震的发生,导致福岛核电站发生泄漏,近几年,核电站的抗震设计在专业建筑设计中,被提上了非常重要的科研地位,本次课程,高田至郎将就这一专题研究做分享交流。

第三届城市防灾国际研讨会 2016年熊本地震断层水管道破损研究

主讲: 高田至郎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2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2016年熊本地震前震和主震最大烈度均为7级,达到日本气象厅烈度等级规定的地震最高等级标准,是日本气象厅于1949年制定烈度阶级以来在日本本土上观测到的第四个和第五个烈度7级地震,熊本地震并没有导致任何的较高海啸,最大海啸高度不足0.25m,余震非常多。本课程由日本生命线工程专家高田至郎研究的日本熊县地震后水管道破损课题。

第三届城市防灾国际研讨会 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地下结构的抗震设计

主讲: 张鸿儒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2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我国虽进行了较长时间的地铁建设,但由于对地下结构震害的认识不足和地下结构受地层约束的作用,而未能对地下 结构的抗震足够重视,所以我国对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研究比较滞后,理论和规范标准的发展也很缓慢。近年来我国加大了对地下结构抗震问题的研究力度,从抗震设防标准、抗震性能要求、场地与地基抗震规定、地震反应计算和抗震构造措施等多方面进行了全面而系统的规定,为地铁结构的抗震设计提供了依据和指导。

第三届城市防灾国际研讨会 海啸减灾研究

主讲: 佐藤慎司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2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海啸的破坏作用巨大,不仅对沿海建筑物产生巨大的破坏,还能引起一定的地质变化。近年来通过沿海地质调查寻找古海啸发生的痕迹已逐渐成为研究热点。海啸的地质沉积作用具有一定的科学原理和理论基础。

第三届城市防灾国际研讨会 斜向地震作用下框架结构抗震设计方法研究

主讲: 李振宝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1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斜向地震作用是影响框架结构“强柱弱梁”破坏机制的重要因素之一,现行抗震规范钢框架强柱系数没有考虑斜向地震作用的影响。通过对钢框架模型的振动台试验和有限元数值模拟,研究了主轴方向强柱系数1.35的钢框架的破坏机制,表明在主轴方向地震作用下实现了强柱弱梁,而在斜向地震作用下,钢框架发生柱端破坏,建议钢框架结构抗震设计应考虑斜向地震作用的影响。

第三届城市防灾国际研讨会 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研究

主讲: 李有丰 分类:应急管理 课时:2 发布时间:2017/09/13

简介: 台湾地区地处地震带上,各种自然灾害较其他地区更为频繁。目前台湾地区现有桥梁更面临着老化、龟裂、破损、环境腐蚀、年久失修等日益严重的内在使用危险,均将使桥梁的功能降低和寿命大为缩短。对于抗震能力不足或存在外在灾害风险的桥梁结构而言,通过碳纤维复合材料加固钢筋混凝土结构更具经济性和可行性。

上一页 1 2 3 4 ... 7 下一页